法制日报:“两高”报告里的“人民至上”,你读懂了吗?
阳光和煦的五月,“人民”二字熠熠发光。
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报告中,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勾勒了我国司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一字一句,呼应人民需求,写满人民情怀。
“真有力”,以“生命至上”为名
不平凡的一年,注定疫情以来的工作成为今年“两高”报告的重要开场。
时间拨回到那个不平凡的2020年春节。
疫情突发,看到全国各地口罩紧缺,有人歪心一动,生产不合格产品,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有人打起卖“天价”的如意算盘,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有人不配合治疗,故意伤害医务人员,实施撕扯防护装备、吐口水等恶劣行为……
针对各种违法乱象,法律是“终结者”。对抗疫路上的绊脚石,“打”不手软。
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法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等工作,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6件;严惩侵害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犯罪,保护抗疫中负重前行的“最美逆行者”。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2月至4月,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诉2521人,办理涉口罩等防护物资监管、医疗废弃物处置、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829件。
回顾走过的战“疫”之路,我们看到,从最初的惶恐、焦虑到后来的信心和从容有序,司法力量为“生命至上”提供了强大的法治保障。
疫情防控常态下,最高法坚决依法纠正就业中地域、性别等歧视,坚决依法纠正无故解除新冠肺炎患者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最高检严惩危害防疫、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等犯罪。
一句句真挚朴实的表态发言,一个个贴近实际的工作重点,直指人民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字字千钧,温暖人心。
“人民至上”,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这样的使命没有止境,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真硬气”,靠得住的安全感
“人民至上”,安全感是第一步。
过去一年,一系列重大案件和威胁群众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震荡人心。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怎么来?答案便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分子,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都零容忍、严打击。
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29.7万件,判处罪犯166万人;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27.2万件;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2639件83912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5万件2.9万人。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严惩严重暴力犯罪,起诉60654人;依法惩治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起诉393587人;突出惩治重大责任事故等安全生产领域犯罪,起诉3543人;共起诉涉黑犯罪30547人、涉恶犯罪67689人;起诉“保护伞”1385人。
一组组坚定有力的数据,一个个广为人知的案例展现,是浩荡向前的法治进步,是温润人心的正义宣示。
无论是“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处死刑”还是“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逃避惩罚”,无论是“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还是“对伤医扰医犯罪一律从严追诉”……“两高”报告对人民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给出有力回应,说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坎上。
从始终保持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高压态势,到依法惩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从严惩暴力伤医犯罪,到依法惩处作恶多端的“沙霸”“路霸”“菜霸”;从维护人民群众针尖上舌尖上的安全,到守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来自司法力量的保障,正稳稳地托举起人民的安全感。
“真温暖”,摸得着的司法温度
日子有酸甜苦辣,在无助之际,总有一束光能让人看到希望。
这束光,便是点亮公平正义的司法之光 。
从“两高”报告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串暖心的数字:
关于农民工,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加大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力度,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106.6亿元。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起诉恶意欠薪犯罪902人,支持农民工起诉10322件。
关于未成年人,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加强校园欺凌预防处置,审结相关案件4192件。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地方检察机关与教育部门联合查访中小学校、幼儿园3.8万余所;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2948人。
关于妇女,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5万件,加大反家暴力度,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004份。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与全国妇联建立合作机制,综合整治家暴、性侵等违法犯罪。
关于老人,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严惩虐待、遗弃、伤害老年人犯罪,审结赡养案件2.6万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起诉侵害老年人权益犯罪46610人。
关于涉诉困难群众,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发放司法救助金11.2亿元,帮助涉诉困难群众摆脱困境。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向因案致贫返贫的6000个受害家庭发放司法救助金7589万元。
……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个体,每追讨回来一笔资金,每发放一笔资金,每起诉一起案件,每审结一起案件,每一处司法之光照耀到的地方,每一个笑脸,都是老百姓摸得着的公平和正义,以及满满的获得感。
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难,就是“人民至上”最本真的样子。
“真阳光”,看得见的幸福感
哪里有司法需求,哪里就有司法服务。
“马背法庭”“背篓法官”跋山涉水,穿越高山雪原、草场林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推出“民心工程”,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畅通诉讼服务渠道,决不让群众无处申诉,决不许对群众诉求置之不理;
用真情落实群众来信件件回复制度,关乎人民群众的揪心事,人手再紧也要做到,工作再难也要做好;
……
从“两高”报告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哪件工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把“人民”放在最前面。不仅对人民负责,而且还接受人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最高法工作报告在主文及附件中,列举出大量数据,还披露了疫情防控期间智慧法院应用成效、破产重整效果、互联网法院案件审理效率等新数据。附件中还加入了“扫码看庭审” 等40个二维码,图文并茂延伸解读报告,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就重点反映什么。
最高检工作报告首次全口径披露了全国检察机关办案数据,就是要接受人民监督与评判,督促检察机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报告还首次分析20年来刑事案件变化情况,为司法实践、社会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顺民意、惠民生,接地气、应潮流,不遗余力地付出,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接续不断地拼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样有温度、有力度、有透明度的“两高”报告,心之所向,民之所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司法工作必须秉行“人民至上”的执法理念。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今天的司法为民也意味着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
法治护航,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地阔步迈向会后新生活。
来源:“法制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