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61727
中文版
英文版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1-65661727
服务热线  021-65661727 服务热线 021-6566172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专业文章
  • 有限公司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吗? 附:有限公司股东会议事方式若干建议 | 股东会会议

    股东会会议VS书面议事 股东会是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那么,股东会如何议事?可以不召开股东会直接作出决定吗? 目 录 一、公司决议不成立之案例再现 二、律师解读为何公司决议不成立 三、有限公司股东会议事方式若干建议 一、公司决议不成立之案例再现 三人合资成立公司,并约定经营期限 鸿某公

    2020-02-10 7602

  • 离职时单位承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如何兑现

    案情介绍: A是某客运公司成立时的骨干员工,为该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该公司的主要领导以公司名义书面承诺向A给予一笔奖金。随着时间的推移,A于某年因病休假,且在医疗期后无法正常从事原先工作。单位认为已经支付了A在医疗期的病假工资和社保,因此对之前的奖励只字不提。A无奈,找到本律师要求帮助。 律师分析: 第一,A与该公司有书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关系。A是患病在医疗期内,受相关法律的保护。 第二,在沟通中A根据自己的

    2020-01-23 1433

  • 让你摆脱保险条款巨坑的法律规定丨保险法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九条:“采用保险人提

    2020-01-22 1685

  • 共有产权房买卖须知

    释义: 共有产权住房,即政府与购房者共同承担住房建设资金,分配时在合同中明确共有双方的资金数额及将来退出过程中所承担的权利义务;退出时由政府回购,购房者只能获得自己资产数额部分的变现,从而实现保障住房的封闭运行。 上海市已经于2016年2月29日市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申请条件: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城镇户籍家庭或者个

    2020-01-21 2115

  • 劳资双方互有过错时劳动者如何维权

    案情介绍: 刘某是某生物科技公司司机,该单位存在入职时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单位不时要求员工加班且不给调休或加班费、单位不支付工作垫付款以及扣押劳动者劳动手册和迟延退工等情况。另外,对劳动者不利的是,在工作期间劳动者有些员工守则中罗列的工作失误或过失被单位固定下来后,单位以违纪将其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劳动者接受高额处罚后走人。 律师分析: 第一,刘某与该公司已经存在劳动关系。其相关权益受相关法律保护。 第二

    2020-01-21 1435

  • 作为有限公司的股东,你重视股东会吗?附:给有限公司及股东关于股东会的若干建议 | 股东会

    股东 VS 股东会 有限公司的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作为有限公司的股东,你是否给予股东会以足够的重视?是否利用股东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 录 一、股东会决议案例再现 二、律师解读案例及股东会相关问题 三、给有限公司及股东关于股东会的若干建议 一、股东会决议案例再现 与人合资,成立专利商标所有限公司 专利商标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1

    2020-01-20 1537

  • 抽逃出资,股东资格被解除?未抽逃股东和高管如何保护自己?附:给股东和高管的若干建议 | 股东抽逃出资

    抽逃出资股东 VS 其他股东、董事、高管、实控人 有限公司成立后,股东抽逃出资,会有哪些法律后果?作为有限公司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要怎样规避自己的法律风险呢? 目 录 一、股东除名案例再现 二、律师解读案件判决及有限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三、给有限公司股东、董事、高管、实控人的若干建议 一、股东除名案例再现 增资公司后

    2020-01-17 1558

  • 劳动者离职后,为单位垫付费用之追索

    案情简介: 劳动者刘某,2012年9月从A公司离职,离职前因完成A公司工作而垫付近6万元的费用。因A公司的项目结算迟延,2014年9月,A公司才结算其中的1万多元垫付款。后刘某与A公司联系时,对方无意解决拖延至今。 律师分析: 虽然刘某在2012年9月已经离职,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规定,其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只有一年时间。但是A公司在2014年9月,曾经报销了部分的垫付款。因此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可以适用民法上的诉讼时效。

    2020-01-16 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