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661727
中文版
英文版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1-65661727
服务热线  021-65661727 服务热线 021-6566172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专业文章
  • 大股东擅自将公司资金出借给其关联公司,小股东可诉请解散公司吗? | 公司解散

    出借资金 VS 解散公司 公司日常经营中,有时会发生大股东利用其控制公司的优势地位,擅自将公司资金出借给其关联公司,导致公司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此时,小股东是否可以诉请解散公司呢? 目 录 一、小股东因大股东擅自出借资金诉请解散公司案例再现 二、法院支持解散公司裁判要点 三、律师关于公司资金出借之分析与建议 一、小股东因大股东擅自出借资金诉请

    2021-11-08 1118

  • 使用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易引发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我国对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监管随着年初《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农渔发〔2021〕1号)的发布,已进入了为期3年的强监管时期。由于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中诸如“非药品”、“动保产品”等物质的长期生产和推广,在大量养殖户中形成了一定的使用习惯和潜在认识。然而使用该类具有“改水、改底、解毒、抗应激、护肝”等宣传功效的物质容易引发财产损害纠纷,值得相关主体和人员高度关注。 一、法律依据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

    2021-11-05 1306

  • 拆迁房屋的确权和继承纠纷是否可以同案处理

    近日,作者代理了一起法定继承的案件,当事人是其中一位法定继承人,对方是另外三位法定继承人,其中原告要求继承被继承人遗留的一套拆迁房屋,但第一次庭前笔录过程中,其中一位被告指出其对该拆迁房屋享有权利,此时,法院提出若双方对该房屋的权属存在争议,应先做该房屋的确权处理,在本案中不予处理。但代理人并不认同该法院的做法。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明确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

    2021-11-04 1689

  • 营运车辆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如何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条 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 以案释法: 案件来源: 帕尔哈提江达吾提江、岳士伟等伊宁市中汇运输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源县支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 日期:2021-10-03 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

    2021-11-03 1748

  •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未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案例:2009年6月19日,陈某(乙方)与A公司(甲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书》,约定:“第一条、本合同期限经双方协商一致,采取固定期限形式,合同期限为2年,自2009年6月19日起至2011年6月18日止,其中试用期自2009年6月19日至2009年7月19日。第二条、……2、陈某同意根据A公司工作的需要从事A公司所安排仓管的职位工作。……第三条、劳动报酬……2、因A公司生产经营需要陈某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或平时延长工作时间的,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2021-11-02 1432

  • 公司处于盈利状态,股东是否可以提起解散公司之诉?|公司解散

    公司经营管理 VS 公司解散 我国公司法第182条规定了股东有权申请法院解散公司。那么,何种情况下,法院会判决公司解散呢? 目 录 一、股东申请法院强制解散公司案例再现 二、法院强制解散公司案例判决分析 三、律师关于因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解散公司之分析与建议 一、股东申请法院强制解散公司案例再现 1. 某某公司成立

    2021-11-01 1160

  • 法国循环经济战略下的食品塑料包装禁令即将实施

    自2018年中欧签署循环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来,中欧各国对于塑料污染的治理均已经逐步进入了相应阶段目标的落实执行。随着欧盟内一次性塑料制品指令(Single-use Plastic Directive,SUPD)的出台(参见往期《欧盟对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减量政策的进展》),法国于2020年2月10日颁布的《反浪费与循环经济法》(AGEC)亦将达成其设定的阶段性减塑目标。 一、新鲜果蔬销售不得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 根据AGEC的规

    2021-10-29 1438

  • 职业打假人消费者身份的认识仍存分歧

    近年来,部分人群在消费过程中针对性地购买“问题食品”,并利用相关法律向企业索赔获取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并以此为业,被俗称为职业打假人。除了向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外,职业打假人还会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因此,职业打假人会以日常消费领域的惩罚性赔偿作为主张请求各地法院支持,这其中争议的焦点通常在于职业打假人是否具有消费者身份。 一、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

    2021-10-28 1317